首页>产业 > 新材料 > 列表
  • 中科院大化所研制出类石榴结构新型复合吸波材料

    记者5月27日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孙承林、副研究员顾彬等和大连理工大学段玉平教授合作,在构筑高效复合吸波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具有类石榴结构的磁性树脂衍生碳复合吸波材料,通过组分调控和微观结构设计引入了多重电磁波损耗机制,使该复合材料表现出了优异的吸波性能。
    2023-05-29 分享
  • 第三届师昌绪先进材料论坛在沈阳举行

    第三届师昌绪先进材料论坛和庆祝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建所70周年学术交流大会于5月22日至24日在辽宁沈阳举行。
    2023-05-29 分享
  •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新型三维锂负极框架构型

    5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员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者利用核径迹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三维锂负极框架构型。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上。
    2023-05-26 分享
  • 突破性方法将“顽固”金属转化为薄膜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领导的一个团队开发出了一种首创的突破性方法,可以更容易地用“顽固”金属制造高质量的金属氧化物薄膜。这项研究为科学家开发用于量子计算、微电子、传感器和能源催化的下一代新材料铺平了道路。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2023-05-25 分享
  • 新型钙金属电池原型开发成功

    日本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历经500次充放电循环性能仍优异的钙金属充电电池原型,有望成为目前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LIB)“物美价廉”的替代品,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先进科学》杂志。
    2023-05-25 分享
  • 未来5到10年 石墨烯电池将进入市场高速发展期

    “石墨烯电池将成为下一个电池技术的突破方向,随着石墨烯制备技术进一步推动规模化应用,5年至10年内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5月23日,在超威集团2023年品牌大会上,超威集团研究院院长刘孝伟说。
    2023-05-25 分享
  • 专家学者交流探讨光电学科前沿科学研究进展

    5月19日至22日,第九届全国掺杂纳米材料发光性质学术会议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12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80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交流和探讨光电学科前沿科学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学术成果。
    2023-05-25 分享
  • 我国科学家发现极化激元反向切伦科夫辐射

    23日,记者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在I型双曲天然材料上观测到声子极化激元的反向切伦科夫辐射。
    2023-05-24 分享
  • 专家学者共谋聚酰亚胺材料发展

    5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聚酰亚胺薄膜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在山东东营举行。来自各地的多名专家学者400余人齐聚,共商聚酰亚胺的生产发展之路。
    2023-05-23 分享
  • 鱼与熊掌也可兼得 我国科学家创制新型双功能催化剂

    鱼与熊掌也可兼得!5月19日,《科学》发表了一项关于煤经合成气直接转化制烯烃的最新成果。在大量实验基础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焦峰博士、潘秀莲研究员和包信和院士的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新型的双功能催化剂。该催化剂在保持低碳烯烃选择性大于80%的条件下,一氧化碳的单程转化率达到85%,低碳烯烃收率达48%。这项研究成果破解了高活性和高选择性无法兼得的难题。
    2023-05-22 分享
  • 我国科研团队开发出“变色龙”般新型材料

    记者18日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悉,该校侯旭团队副教授郑靖与香港大学唐晋尧教授合作开发出一种可通过控制光来实现图案色彩变化的新型活性胶体材料,这种如“变色龙”般的活性智能材料比传统变色材料更可靠便利,为彩色电子纸和自供电光学伪装提供了简便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2023-05-19 分享
  • 甘肃省科技厅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

    5月15日,甘肃省科技厅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签署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合作,共同推进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建设,补齐甘肃在磁性功能材料与器件、极端环境使役材料、高性能纤维与结构—功能复合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技术短板,进一步深化两省在该领域的技术研究。
    2023-05-19 分享
  • 单元素二维拓扑绝缘体锗烯面世

    荷兰科学家研制出了首个由单元素组成的二维(2D)拓扑绝缘体锗烯,其仅由锗原子组成,还具有在“开”和“关”状态之间切换的独特能力,这一点类似晶体管,有望催生更节能的电子产品。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2023-05-18 分享
  • 3D打印制成导电弹性组件,为量产可拉伸电子产品铺平道路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家展示了使用3D打印成功制造出的可导电弹性组件。他们在《自然·电子学》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打印策略,能为大规模打印可穿戴设备的多功能、可拉伸组件铺平道路。
    2023-05-18 分享
  • 高通量组合3D打印新法面世,或改变新材料发现和制造“游戏规则”

    美国圣母大学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3D打印方法——高通量组合打印,能够控制材料的3D结构和局部成分,打印出柔韧程度呈梯度变化的材料,有望成为新材料发现和制造领域的“游戏规则改变者”。相关研究刊登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
    2023-05-17 分享
  • 哈工程研发新型纳米片并首次用于癌症压电催化、酶催化和声热治疗

    低频率超声波作用在乳腺癌小鼠身上5分钟后,覆盖在肿瘤部位上的“装甲”开始启动,形成一个强大的内置电场,原地催化产生能清除肿瘤的活性氧。
    2023-05-16 分享
  • 新包装通过变色指示食物变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由蚕丝制成的食品包装,其在接触腐烂食物时会变色,且能在土壤中迅速降解。相关研究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 Nano》杂志。
    2023-05-16 分享
  • 二维材料内首次探测到自旋结构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综合纳米技术中心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观测到了二维(2D)材料内的自旋结构。这一进展为直接研究电子在2D量子材料内的自旋特性奠定了基础,有望催生基于这些材料的计算和通信产品。
    2023-05-15 分享
  • 用餐厨垃圾养细菌,生产生物降解材料

    5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清华大学联合北京微构工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构工场)、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通过改造嗜盐菌,可以让其在质量不稳定、不可灭菌的餐厨废弃物水解物中生长,从而生产出聚β—羟基丁酸酯(PHB),这证明了用餐厨废弃物作为碳源,替代部分葡萄糖作为发酵底物或饲料生产生物降解材料的可行性。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生物工程与应用微生物》上。
    2023-05-12 分享
  • 增容改造添动力 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实现“加速跑”

    5月8日,青海中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中昱)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旁配电室里,国网西宁供电公司客户经理王宇和李延栋正在排查安全用电隐患,保障企业用电无忧。
    2023-05-11 分享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